引子
中國功夫是我們的國術,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驕傲。中國制造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飛速發展,支撐了這些年中國經濟的騰飛,也越來越成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但當前中國制造正面臨著要從“量大”到“質優”的艱難轉身,企業如何管理好質量,是我們中國制造業質量人當前的重要課題。
這些天曉霜老師和質量圈子內的朋友們交流討論,忽然有些感悟,曉霜老師想用中國功夫中“武器”、“武術”、“武功”和“武學”的概念,來闡述一下對一頁建設質量管理能力的理解。
武器
說起武器,我們耳熟能詳的是十八般兵器和古龍小說中的七種武器。中國功夫中的武器數不勝數,甚至拳、腳、頭也可以算作武器,然而最讓曉霜老師敬仰的,還屬關云長的青龍偃月刀。
但如果曉霜老師有一把青龍偃月刀的話,就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了嗎?答案是肯定不能,因為還缺少那么一位高人傳授給我一本關公的刀譜。
武術
刀譜倒是沒有,拳譜還是有的。曉霜老師的書柜里珍藏了二十幾年的兩本太極拳譜。當年我讀研究生的時候也跟著老師學會了整套的楊氏85式和吳氏108式。拳架子雖然算會了,如果與人搏擊我卻根本用不出來一招半式,到現在連推手也還不會。
我想,如果把刀譜、拳譜上的招式、套路叫做“武術”的話,那么在搏擊中能夠靈活應用這些招式,能夠克敵制勝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武功”。
當然會有朋友糾結于對“武術”、“武功”的不同理解,曉霜老師只是借這兩個瓶子裝上了自己的酒。
武功
所謂武功,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是能夠熟知、熟練套路和招式,而且在面對對手千變萬化的出招之時,能夠靈活應用;另一方面是要有足夠的體力和功力,能夠輪得動大刀,能夠使得動拳腳,最后克敵制勝。
要想擁有克敵制勝武功,必須得經歷持之以恒的刻苦訓練和反復實踐。招式可以“學”得,而武功必須“習”得。(“學”和“習”的差別,請參考《我們誤會了孔子兩千年》。)
武學
有了刀譜拳譜和武功秘籍,人人都可以模仿練習。即使一樣的勤奮,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練得成高手。有人說還需要天分,也有人說還得名師指引。這些當然都對,但曉霜老師認為有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叫做“武學”。
所謂武學,就是研究探討人體結構、力學原理、人體運動學原理、甚至氣功原理的學問和道理。
曉霜老師常聽我的太極拳老師講,中國功夫分為外家拳和內家拳。兩種不同的功夫,兩種完全不同的武學。外家拳比力氣,因而鍛煉肌肉和骨骼,還要鍛煉抗擊打能力。而內家拳講究用意不用力,以柔克剛。其中以柔克剛的道理就是不和對方硬碰硬,而是避開對放發力的方向,從側面輕輕一撥,來勢兇猛的力量也就自然跑偏了。這個道理不就是我們的力學原理嗎?
最近看到一篇微信文章《看看老外是怎么學習太極拳的:英文彩圖版太極拳筆記》(大家可以搜索一下來閱讀)。請允許我在此摘錄一二張圖,以供大家體會。


老外的筆記中居然不是拳譜中的招式,而是人體的結構、受力原理、運動的原理!上圖中的下半部分,左邊是講如果脊椎骨彎曲的時候,就很難傳遞大的力氣,容易被搬到,容易受傷;右邊講如果脊椎骨挺直,就可以對抗大的力氣,而自己也不覺得吃力,不容易受傷。下面的一張圖是從重心的角度分析,如何才能身體穩健。(大家可以按標題搜索一下原文,現在還有漢語翻譯版的全文了。)
這個筆記講得是招式背后的原理,這不就是曉霜老師剛剛所說的“武術的學問——武學”嗎?當然以上例子僅僅是“武學”中的一兩個具體知識點而已。
懂得了招式的背后的原理,練習起來才能夠把握目的、方向,掌握其精髓,學起來才能事半而功倍。我不禁敬佩這個老外的老師,他或她肯定是一位高手。如果不懂的這些道理,就只能見樣學樣,依葫蘆畫瓢了。想想我們在公園里看到的每天打太極拳的老爺爺老奶奶們,撇開了“武學”原理而只練太極拳的招式,也只能叫做“太極操”了。
質量管理中的武器
在質量管理中也有著眾多的武器,那就是各種質量管理工具。比如說新老七大工具,特別是MAS、SPC、FMEA三種工具還被AIAG寫成手冊加以推廣。此外,一些標準化的方法,也可以被看作是武器,例如抽樣檢驗標準GB2828、MIL-STD-1916等。
MSA、SPC、FMEA、GB2828是工具,是武器。那么APQP和PPAP又是什么呢?ISO9001、ISO/TS16949(新版為IATF16949)又是什么呢?
質量管理中的武術
曉霜老師認為,在質量管理中的“武術”,就是管理質量相關的各個方面的合適的行之有效的套路——流程、制度、做法,是為了某個管理目的的一系列的相關質量工具和方法的有機的組合應用。例如過程質量該怎么管?新產品開發質量該怎么管?外購件質量該怎么管?質量分析和改進該怎么做?質量體系建設和日常運作該怎么做?或者范圍小一點,生產設備該怎么管?量檢具和測量設備該怎么管?生產和生產服務人員該怎么管管理?產品檢測該怎么策劃?特殊特性怎么管?可追溯性怎么管?不合格品該如何控制?等等,等等。
那么APQP是指導新產品開發的流程,PPAP是審核供應商是否具備批量質量能力的指導性準則,應該都算是一種套路,可以算“武術”。但曉霜老師認為,《APQP手冊》、《PPAP手冊》的要求也是太基本了,落地執行起來的指導性還不夠,所以說還不能算好的套路,算不得好的“武術”。
而ISO9001是對所有制造型企業質量管理的一般性要求,僅僅是基本要求。IATF16949(TS16949)是全球各大整車企業聯合起來寫給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一般性的基礎要求。這些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曉霜老師覺得可以理解成類似于體操比賽、武術套路比賽(不是技擊比賽、對抗性比賽)的必選動作要求,和評委打分準則。是一種體系能力評價標準,而不是體系建設和執行的操作指導。因而不是曉霜老師所說的“武術”。
那什么才能算作質量管理中的好的“武術”呢?曉霜老師認為,應該是目前一些質量做的好的企業,一些規范的企業,所使用的管理各方面的流程、制度等實實在在的做法。在實踐中被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才能算做質量管理中的好的“武術”套路。質量管理的“武術”,要細化到具有指導性,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范范的要求。
例如IATF16949-2016(草稿)中8.3.3.3“組織應當建立、文件化和實施一個或多個識別特殊特性的過程”,那么該如何識別特殊特性比較好呢?目前有哪些做法可以選擇呢?在16949中沒有明確的要求了。而在各大汽車企業內部均有各自的做法,大體思路和指導思想相同,但具體細節各有不同,大同而小異。
再例如IATF16949-2016(草稿)中8.5.2.1中提出了可追溯性的要求,提出了可追溯性系統應該滿足什么樣的功能和作用。但是組織應該建立什么樣的流程,利用什么樣的方法建立這樣的可追溯性系統?可追溯性系統的構成應該包括哪些方面?可追溯性系統的策劃應該遵從什么樣的原則?等等細節的、可落地執行的方法,或者其指導性原則,在體系標準中就沒那么詳細了。(可參考《汽車行業可追溯性管理(一)》、《汽車行業可追溯性管理(二)》)
再例如,在體系標準中要求FMEA的要求,而且利用《FMEA手冊》來細化了FMEA表格內容。但無論是體系標準中還是《FMEA手冊》中,都沒有明確FMEA該如何做才能夠做到能夠識別出所有的風險?或者盡可能全地識別出所有潛在質量風險?國內絕大多數的企業、專業人員,甚至咨詢和培訓老師都認為,僅僅依賴于頭腦風暴和經驗積累就可以做出好的FMEA了。好多的培訓老師也這么講。但曉霜老師要告訴大家,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FMEA這張表格需要其它工具的支撐。例如《FMEA手冊》中講到了P圖、界面矩陣圖,但您知道這兩個圖是如何支撐FMEA的嗎?手冊里也提到了QFD,但您知道QFD是如何支撐FMEA的嗎?您不知道!是因為手冊里根本就沒有講!!而在福特、通用、大眾,各大汽車企業、各大知名零部件企業內部,其實有一整套完整的FMEA的分析方法。比如利用結構樹、功能樹、失效樹、功能矩陣、界面矩陣圖等工具來支撐FMEA,這才是曉霜老師所說的“武術”。但也同樣的情況,美系企業的FMEA、德系企業的FMEA,做法也都有不同。
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中沒有細化的、明確的指導性描述,來告訴我們這些工作如何開展,工具該具體怎么用,倒不是標準編寫委員會不知道這些。而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具體的做法可以有不同。這就好比江湖武林中的各門各派,有南拳和北腿,有武當和少林,打法各有不同。同時太極拳,還分為陳、楊、武、吳、孫,五家宗派,打法也各有不同。在體系標準中不好統一,也不必要統一。另一個原因就是,如果體系標準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寫到很具體而有操作指導作用,那么這樣的標準也會過于龐大了,反而影響它的普及和廣泛適用性。
曉霜老師舉了以上幾個例子,就是要向大家說明我們企業要貫徹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目的是建設質量管理能力,僅僅依賴標準上的條款規定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了解、學習、引入質量管理的方方面面的能夠起到管理質量的、性質有效的“術”。也就是要有細化的、合適的、行之有效的具體管理流程、制度、管理方法。而不是三萬塊錢買來一整套管理文件和表單模板而且附帶認證證書那么簡單。有了程序文件不等于懂得了質量管理的“術”,拿到了證書也不等于建立了質量管理的能力。曉霜老師所說的這個質量管理中的“術”,是目前絕大多數國內企業所缺乏的,是那些僅僅從標準和手冊的本本出發的咨詢老師所不能提供的。
那么這些質量管理的“武術”到底存在于哪里呢?曉霜老師認為,好的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存在于那些規范的、質量管理做得好的企業的工作實踐當中。請注意,一些企業的程序文件中可能也是比較粗線條的范范的規范,但它們實際的做法更值得學習和借鑒。
當然,也正如武林中有各門各派,套路各有不同,我們要有識別和篩選能力,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在學習和消化之后,要根據我們的具體情況做落地和調整,適合我們企業的才是最好的。
質量管理的武功
什么是質量管理的武功呢?曉霜老師認為,企業團隊的質量管理的能力才是他們的武功。是建設適宜的團隊架構,配置和培訓處合適的有能力的人員,建立起適宜的流程和方法制度,把流程、制度、工具和方法與自己企業的產品技術和過程技術相結合,在面對研發、采購、生產、交付、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中的各種各樣的變化時能夠靈活變通,最終能夠保證質量、解決問題,這樣的能力。
給員工培訓了幾個質量工具、培訓了體系標準,還遠不等于建設了質量管理的能力。編制了一整本的質量手冊而沒有實際去執行,也不等于掌握了質量管理的武術套路,相當于買了拳譜而沒有真實地去練習。所建立的流程文件過于空泛而沒有指導意義,或者適宜性不好,或者不合理不科學,也就相當于所學武術套路不好,投師不當而沒有師出名門。建立了流程、制度、標準而沒有上上下下持之以恒地去執行,沒有在執行中持續改進,就相當于曉霜老師學了拳架而沒有練成武功,中途荒廢。有了流程、制度、標準、工具,而各部門工程師不肯專研技術,不能結合技術應用質量工具,不能在變化中靈活應用,相當于沒有體力、沒有功力,沒有實戰能力,也同樣不能保證預防性地管理好質量,遇到問題也難以順利解決。
由此可見,我們企業建設質量管理體系,需要建設的是質量管理的能力。不是工具、不是標準、不是手冊和流程,而是在此基礎上的能力。不是武器、不是武術,而是武功。武器和武術只是武功的基礎。
質量管理的武學
那么什么又是質量管理的武學呢?
曉霜老師在初學質量管理的時候也很多困惑。難道質量管理就是產品檢驗和解決質量問題嗎?后來又接觸了產品審核、過程審核、體系審核,后來又接觸了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更多的質量管理的方方面面。我的困惑是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這么多的方方面面,各個方面的細節要求我該如何能夠記得住呢?
曉霜老師是理工科出身,一直很偏科,數理化是學霸,語英史地政是學渣。我喜歡數理化,是因為懂得了基本定義、基本定理,所有的推理、方法、工具都是有機的邏輯的整體,用邏輯推理就全部推倒出來了。懂了基本定義、基本定理、基本原理,我就可以利用基本公式和工具解決所有的問題了。有時候在考場上公式忘記了,我都可以當場推出來,再應用解題。
那么如果質量管理也有這樣的理論體系不就是更好了嗎?因而我開始尋找和學習經典質量管理理論。例如PDCA戴明環、戴明十四條質量管理原則;田口玄一的質量損失函數;朱蘭質量管理三部曲;建立在統計學理論基礎上的質量問題的系統性原因和特殊原因理論;克勞斯比的零缺陷理論;費根鮑姆的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等。
曉霜老師曾經很認真地去專研和探討這些理論,希望能挖掘到質量管理理論體系的源頭,研究和掌握全面系統的質量管理理論。后來發現,盡管這些理論在質量管理理論發展的過程中,都曾經給我們指引了方向,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但很遺憾,曉霜老師覺得這些理論仍然不能指導我解決在實踐中所遇到的所有困惑。
曉霜老師認為作為一門學問或學科,應該由下面這些要素構成:
——基本概念、基本定義、基本定理;
——基于基本概念、定義、定理的理論推導;
——基于定理和推理的一般指導性原則和方法論,能夠解釋學科內的各種現象和規律;
——在方法論指導下的各種工具和方法,能夠用以解決學科內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實現期望的目的和目標;
再回頭看前面所說的各種經典質量管理理論,多數僅能算作指導性原則和方法的合集,而不是一個有機的、系統性的理論體系。或者能夠有一些某方面的理論探討,但不夠系統,不能夠用基本原理來指導方法論,用方法論來指導各種工具的設計和完善。在國內各大高校所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質量管理學》也不過是一些質量工具、標準、統計學方法的簡單介紹。刀槍劍戟和拳腳套路構不成武學。
請原諒曉霜老師的狂妄,在這里敢于懷疑和批駁大師。請原諒曉霜的淺薄和學識有限,想必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曉霜老師還沒有機會認識。但至少掌握這樣理論的當代大師們,您的科普宣傳工作也做得太不夠了吧?
在困惑中求解,在多年工作實踐中,曉霜老師不得不自己努力建立起自己的質量管理的理論體系。請仔細研究、琢磨、推敲、品讀《什么是質量》、《過程質量控制基本原理》。這兩篇文章是曉霜老師質量管理理論中的一部分,但是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曉霜老師用了四個動詞來向大家推薦這兩篇文章。
請原諒我不能在這篇文章里利用有限的文字向大家系統性地介紹我的理論體系。在曉霜老師的為期兩天的《質量保證基礎》培訓課程中,將會系統性地講述。在這門課程中,講幫助大家在系統性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一個企業建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質量管理能力的總體思路。
這些基本的理論模型可以很好地指導我的實踐工作,在曉霜的理論模型逐漸細化和完善的這些年中,這一點不斷得到驗證。在這些理論模型指導下,我們會對一些質量工具、方法、流程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在出現各種具體情況變化的時候,我們就更知道如何靈活變通而不離初衷。
認識一下曉霜老師的質量管理武學
讀到這里,曉霜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先放下來,先讀一讀“考凡咨詢”微信公眾賬號里的以往的文章。因為在本文有限的內容中,曉霜老師只能把我的理論系統的脈絡大致做個介紹。而以往的文章,分別就某個方面來討論,會更細化。有了一些理念和認識作為基礎,就會更容易理解以下的文字。
或者大家先瀏覽一下以下文字,然后按照下文的推薦依次閱讀完所推薦的文章,消化理解后在來重新閱讀下文,相信大家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曉霜老師的理論體系是建立在對“質量”的概念進行重新定義的基礎上的。請參考《什么是質量》。

曉霜老師用“產品滿足客戶要求的程度”來定義質量。認為客戶對產品的要求包括what、how important、how much三個方面來概括。而產品的實現過程包括從質量規劃過程和質量控制過程。質量規劃過程就是,新產品開發過程,是從用戶期望出發,到產品的功能,到產品特性,到過程特性,到控制方法的翻譯轉換。在這個翻譯轉換過程中, what、how important、how much三個方面都要得到準確的翻譯。

而批量生產階段的質量控制過程,就是按照策劃好的控制方法控制過程輸入的穩定,從而保證過程特性是穩定的。通過穩定的過程特性保證加工制造出來的產品特性是穩定而受控的。再通過符合性質量保證功能適用質量,保證顧客的滿意。請參考閱讀《過程質量控制基本原理》。

基于閉環控制理論曉霜老師明確,過程質量控制應該首先控制過程的輸入,以保證輸出。而對產品的檢測被看成為監控過程的趨勢,然后反饋和調整優化對過程輸入的管控。這叫做“基于閉環控制理論的以控制輸入為主的過程質量控制”。監控過程的趨勢,也是SPC這個質量工具的核心思想。曉霜老師在繼承了SPC預見性監控過程趨勢的思想上,更強調了對過程輸入的管控。
在閉環質量控制模型的基礎上逐步增加變化管理、產品審核、過程審核、分析改進等工作在量產質量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當然曉霜老師所謂的自創理論,不過是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進行了整合,并繪制了一些圖形,邏輯清晰地表達出來而已。前人的各種理論中使我得益最大的是受到質量功能展開這個工具的啟發。質量實現的四步翻譯轉換,就是質量功能展開的四個步驟。
理論模型的指導價值
這些簡單的理論模型、邏輯框圖,其指導意義可是非同一般。曉霜老師自己的感覺是,猶如在茫茫的荒野中發現指路的北極星和北斗七星。
例如根據質量實現過程的四步翻譯轉換,曉霜老師明確了新項目階段實際上是四大模塊的工作、五項開發。把“生產設施準備”和“控制方法的策劃”提升到和“產品設計和驗證”、“過程設計和驗證”同樣重要的程度上來。

而新產品開發過程階段的劃分是依據五項開發的成熟度情況來劃分的,各項工作的識別、其相互邏輯關系的確定等也是從它們該如何支撐四步翻譯轉換的角度來考慮的。

(請參閱《你還在膜拜五大手冊嗎?聽曉霜老師是如何點評<APQP手冊>的》。當然這篇短文廣告目的更濃,內容有限。以后曉霜老師會寫更多關于新產品開發質量管理相關的文章。)
再例如根據四步翻譯轉換的模型,曉霜老師提出了質量問題分析改進的原因分析有四個層面。(請參考《你還在用5why嗎?對不起,5why已經落伍了》)

根據預防性管理的閉環過程控制模型,曉霜老師認為,生產過程中的產品檢驗應該和對過程輸入的管控聯系起來一起策劃。(請參考閱讀《過程質量控制中的產品檢測頻次是如何確定的?》、《如何看待過程檢驗的作用?如何看待專研專業技術和專研質量工具?——回答良哥的PK》)
近期,曉霜老師還要和大家分享兩例過程設計更改驗證不充分的實際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大家還可以繼續體會四步翻譯轉換模型的指導意義。還請大家期待。
通過上述文章、上述案例,大家可以仔細體會理論模型在實踐中的指導意義。在曉霜老師的幾乎所有課程中,都會用到這些理論模型。而且我發現在講解過這些理論模型后,大家會更好地理解各種質量工具,更容易接受各項曉霜老師推薦的工作要求。
曉霜老師發現,通過理論模型的建立,通過對質量管理的“武學”的研究,我們會建立起系統性思維,全局性思維。我們在策劃質量管理體系的時候,識別工作、識別過程,才能更系統、更完整。每項工作的開展不再僅僅為了滿足本本的要求,而是有明確的目的,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的最終效果。
在學習先進企業的管理方法的時候,我們更好、更快地理解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還應該有哪些事情他們沒講、我們沒看到,但是應該做的?做這些事情的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他們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好,還可以怎么改進?因為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孤立的工作,不再是瞎子摸象,而是一個整體。即使沒有看到沒有學習到的部分,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推理來補充出一個完整的整體。
在面對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做法的時候,我們可以更好地判斷孰優孰劣?哪個是更適合我們企業現狀的?因為我們不再會是簡單的見樣學樣,而是理解了各種工具各種工作方法的背后的原理、道理,理解了這些工具能夠發揮作用的背景條件、前提條件。因而我們更能夠靈活應用,更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做變通,堅持達成目標,變通途徑和方法。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知道了其所以然,也就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知其然。曉霜老師愿意與各路高手交流質量管理領域的武學、武術,以共同增進武功!
謹以此文致敬全國質量月!
愿中國制造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
我們這一代人責無旁貸,舍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