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士蘭微(600460)、中芯國際(688981)、長電科技(600584)、太極實業(600667)、聲光電科(600877)、晶方科技(603005)等
本文核心數據:全國集成電路產量;全國集成電路銷售額;重慶集成電路產量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及價值鏈分布
——中國集成電路產量:2021年超3500億塊
在汽車、電子等產業需求提升以及政策帶動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持續增長,2020年突破2500億塊,2021年達到3594.3億塊,同比增長37.49%。2022年截止10月,集成電路產量達到2674.9億塊。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2021年突破萬億
2017-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持續增長,2020年突破8000億元,2021年達到10458.3億元,增速達到18.20%。
——集成電路產業價值鏈分布
集成電路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半導體IP、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以及EDA軟件等;中游為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下游應用主要包括汽車電子、消費電子、計算機、通信等行業。根據集成電路各產業鏈環節的毛利率狀況可知,目前上游半導體IP、EDA,中游ICV設計等領域毛利率較高。
注:上述毛利率區間以行業代表性上市公司2021年毛利率填列。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政策環境
2016年,全球領先的印刷電路板制造商奧特斯重慶工廠投產,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半導體封裝載板生產基地。去年12月,華潤微電子(重慶)有限公司在重慶西永微電園掛牌成立,未來將打造中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研發制造基地。
“十一五”以來,重慶就頒布實施了多項行動方案促進集成電路的發展;“十四五”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為重慶市集成電路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2014-2022年,重慶每年均制定了集成電路制造的支持政策,鼓勵和支持集成電路在各個領域的應用;2022年12月,重慶出臺《重慶市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的發展目標;2022年,重慶市共有15條相關政策公布。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鏈現狀圖譜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鏈圖譜
在政策指引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鏈不斷完善,其中,在半導體設計、半導體制造、半導體封測、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及配套市場環節均有企業布局: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地圖
從產業鏈各環節的代表性企業分布地圖來看,目前重慶市大部分轄區均有上游半導體設備、EDA等環節的企業分布,而集成電路制造代表企業主要分布在沙坪壩區、永川區和巴南區等。相對而言,沙坪壩區、永川區和巴南區的產業鏈布局更完善。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載體圖譜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推動重慶市發展新格局的重要路徑之一,重慶市正在大力推動集成電路制造及推廣應用。從重慶市集成電路的產業布局來看,重慶集成電路的主要聚集區域是西永微電子園和兩江新區。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
——2021年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20%
在近年政策的支持下,重慶市集成電路產量迎來高速增長。2021年重慶市集成電路產量達到547792.9萬塊,較上年同比增長20%。
再從重慶市集成電路產值情況來看,2017年重慶市集成電路產值為180億元,在五年間重慶市集成電路產值迅速增加,達到350億元左右,年均復合增速為14%。
——新增注冊企業波動增長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近年來集成電路歷年新注冊企業數量也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1月10日,重慶集成電路產業相關的注冊企業超7000家,其中2022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創歷史高峰,達1956家,表明重慶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熱潮未減。
注:數據截止2023年1月10日。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前景及規劃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前景
根據2022年12月重慶市發改委出臺的《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十四五”期間,以整合元件制造(IDM)模式為主要路徑,聚焦特色制造工藝、化合物半導體、封裝測試等方向,堅持區域集聚,以應用為牽引,以骨干企業為依托,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持續擴大功率半導體領域優勢地位,推進硅基光電子技術產業化,加快發展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芯片、模擬和數模混合芯片、微機電系統(MEMS)等產品。除此之外,重慶市對2025年包括集成電路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了相應的規劃,具體發展目標如下: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
“十四五”期間,重慶市將從產業化項目、創新平臺及重點區縣等方面發展集成電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