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自2019年10月走出 2018 年9月以來的低迷負增長階段,期間雖在 2020年初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不改行業整體復蘇態勢,行業自 2019年10月以來,產量同比增速屢創新高,2021年3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3萬臺,同比增長80.8%。
全球銷量方面,2018 年四季度以來,工業機器人行業受下游汽車和 3C 行業不景氣影響較大,對 2019 年工業機器人產銷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銷量同比下滑 11.61%,但隨著持續的自動化趨勢及技術改進,2020-2022 年均增長率能夠保持在 11.97%,2022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有望達到 59.3 萬臺。
利好政策頻出,國家大力支持工業機器人發展。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工業機器人作為實現自動化生產的終端設備,在制造升級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政府多次出臺政策大力支持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國務院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制造升級的發展方向,工業機器人是重中之重。
我國制造業人口紅利優勢逐步消退。中國制造業過去的成長方式主要依靠從業人口基數大帶來的低成本優勢,而從 1994 年開始到 2019 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從 17.8‰跌至 10.48‰。而出生率的下降直接導致制造業從業人員工資的增長,我國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從 2010 年的 30916元上漲到 2019 年的 78147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 10.85%。
價格差距逐漸縮小,機器換人具有較高性價比。從工業機器人價格方面來看,1996 年到 2019 年間,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口均價已經由 4.76 萬美元/臺下降到 1.63 萬美元/臺,考慮到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所帶來的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目前機器換人已經具有了較高性價比。
疫情推動制造業自動化升級需求。我國首部機器人產業藍皮書《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主編石勝君先生近期接受采訪時談到,疫情過后,更多行業也將加速推向“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而在人民網“金臺圓桌”人民戰 疫·企業對策共商會上,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先生同樣也表示,疫情結束后,企業會越來越多的采用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現代的管理方法。整體而言,機器換人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目前工業機器人可分為多關節機器人、協作機器人、Delta 機器人和 SCARA 機器人四大類。
從國內工業機器市場銷量來看,2020 年銷量占比最高的是 6 軸多關節機器人,市場銷量約為 10.78 萬臺,占比約為 62.88%,其次分別為 SCARA 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和 Delta 機器人,分別占比 29.49%、4.38%和 3.24%。
多關節機器人
受限于傳統汽車需求見頂,多關節機器人增長放緩。從 6 軸多關節機器人出貨量來看,由于多關節機器人多應用于汽車制造業,近年來隨著汽車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逐漸放緩,行業對上游多關節機器人需求也逐漸放緩。未來新能源汽車占比 的不斷提升有望重新帶動多關節機器人市場需求的提升。
>20kg 多關節機器人由外資品牌主導,小負載競爭格局較為激烈。2020 年我國 20 公斤以上 6 軸機器人市場份額為 44421 臺,其中份額前五位的發那科、安川、庫卡、川崎、ABB 均為外資品牌, 合計占據市場份額約 70%,該領域中,國產龍頭埃斯頓僅占據 6.9%的市場份額。而在小負載(≤20kg)領域,競爭格局相對分散,競爭較為激烈,行業 CR5 為 50.8%,該領域中,內資品牌能夠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出貨量快速增長,遨博、優傲占據市場 2/3。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從2016 年的 1714 臺快速增長到 2020 年的 7514 臺,年復合增速達到 44.70%,預計到 2022 年,我國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增長到 9426 臺。從市場結構來看, 行業內兩大領導者遨博和優傲分別占據 33.3%和 30%,合計占據我國協作機器人市場份額的 2/3。
并聯機器人體量較小,常被用于分揀包裝。2020年 Delta 機器人市場規模為 5563 臺,僅占 2020 年全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的 3.24%。體量較小主要由于并聯機器人造價過高,以應用最多的 Delta 機器人為例,其造價普遍在 10 萬元左右,而進口水平關節機器人單價在 5 萬元左右。未來并聯機器人還需要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憑借較為接近的性價比刺激下游需求。
SCARA 機器人屬于平面關節型工業機器人,結構包括 3 個相互平行的旋轉關節和 1 個垂直于平面的移動關節,分別用于對平面上物體的定位和工業機器人垂直平面內的運動。
市場規模快速增長,3C 行業 SCARA 機器人需求大。SCARA 機器人具有負載小、 速度快的產品特點,主要被應用在 3C 行業、食品行業、半導體行業和醫療行業等,其中 3C 行業一條電子生產線上所需機器人數量往往達上百臺以上,其對 SCARA 機器人需求量最大,占比約為 60%。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6 年以來我國 SCARA 機器人市場規模從 18779 臺增長到 50574 臺。預計到 2022 年,我國 SCARA 市場份額有望達到 58278 臺。
愛普生、雅馬哈占據市場半壁江山,匯川為國產龍頭。目前我國 SCARA 機器人市場已基本形成由愛普生、雅馬哈兩家外資企業主導的格局,2020 年兩家企業合 計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的 50%。國內企業由于起步較晚,從出貨量上來看國內企業市場規模較小,其中匯川技術是內資龍頭企業,2020 年出貨量達到 3535 臺,占比約為 7%。
細分領域龍頭初現,國產替換確定性強
自2013 年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15 年至2018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分別為6.85萬臺、9.65萬臺、15.62和15.40 萬臺。工業機器人本體方面,2019 年國內市場中國內外的機器人本體市場份額(以臺數計算)為 29.7%,較 2015 年的 18.6%有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