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蓄勢待發 傳動大咖齊聚金秋
由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和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PTC ASIA 2022(亞洲國際動力傳動與控制技術展覽會,商務部批文展會)將于今年11月1-4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作為深耕動力傳動行業超過三十載的盛會,PTC ASIA核心動力涵蓋了液壓、氣動、密封、齒輪、電機、傳動聯結件、鏈傳動、帶傳動、彈簧、軸承和工業分承包等十一大類。
本屆展會預計吸引展商近800家,展出面積近7萬平方米,各類創新產品及前沿技術將盛裝亮相,值得期待。
一展多元 工業平臺互融共通
有別于同類型的零部件專業展,PTC ASIA除了展示動力傳動行業產品技術外,更是漢諾威上海工業聯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諾威上海工業聯展承襲了世界級工業技術盛會“漢諾威工博會”的基因,動力傳動、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壓縮空氣技術、重型機械裝備、高空作業機械、冷鏈技術與配送、電子商務包裝、智能加工和特殊鋼等板塊將同場展出,打造上下游互聯共通的工業大平臺。
煥新呈現 激發未來智造能量
三十余年來,PTC ASIA緊跟行業熱點,與時俱進的腳步從未停歇。今年,“專精特新”、“數智化”、”未來工業“等將成為展會關鍵詞。
l 專精特新“小巨人”
近年來,工信部開展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旨在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已經培育了三批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3%。
本屆展會不乏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參與,這些“小巨人”如何撐起大創新,如何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上迸發大能量,或許答案會在展會現場得到揭示。
l 數智液壓廣場
自2018年起與iHydrostatics靜液壓合力打造的“液壓創新技術論壇”在今年重裝升級為“數智液壓廣場SMART HYDRAULIC PLAZA”亮相PTC。主題廣場將以液壓數智化為特色專題,打破傳統“一企業一展臺”的傳統模式,以產品及生態為主線進行分享,包含數智元件、工業物聯網、電動化、3D打印和主機應用等熱門單元。同期論壇區,邀請數智液壓上下游行業的企業代表及專家對前沿產品技術進行深入講解,分享對數智液壓未來發展和趨勢的看法。
l 未來工業
展會同期論壇將繼續就工程機械、農機、機床、汽車等動力傳動行業的傳統垂直應用領域進行深入的市場分析,同時,工業4.0、數字工廠、雙碳、新能源、機器人、跨境電商、數字化營銷等前沿話題也將在現場論壇得到交流探討,多維度呈現未來工業新勢力。
此外,全新推出的數字化集市將結合時下B2B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為企業帶來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數字化工廠管理軟件等,為展商和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也將繼續攜手PTC共同打造國際性論壇,邀請中外企業參與分享,外資品牌服務中國,扎根中國的理念將在論壇上得到深度體現。
精準邀約 鎖定買家高效匹配
100+買家參觀團悉數到場
十大范疇終端買家全覆蓋
突破邊界 創新服務增添活力
除了傳統展期展示服務之外,我們也在不斷突破邊界,在展前展中展后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業內交流及商貿配對活動。以更多樣化更定制化的服務為展商創造更多參展效益。
l 大咖訪談
備受展商青睞的“小P去哪兒之大咖訪談”將繼續走近企業高層。我們將帶領專業媒體攝制團隊拜訪企業,以面對面采訪的形式揭開產品背后的故事,分享企業文化。2021年共計采訪16位企業高管,并通過展會官方及合作媒體渠道進行視頻及文字傳播,總閱讀量超10萬。
l 智造對接
輻射展前、展中、展后的 “匠心云采配”活動將優化展商與買家采配流程。2021年共計完成4期線上采配會,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波蘭、芬蘭等十幾個國家的海外賣家參與了活動,采購金額在幾十萬到幾百萬美元不等。而展會現場以全景式展臺拍攝及產品英文介紹結合的“匠心云之旅”則為海外買家提供高效的網絡參觀之旅。
l 遠程參展
全新的混合參展方案為無法親臨現場的參展商提供了完美的選擇。展臺、海報、代展人員接待等線下服務,結合網上展廳、視頻會議等線上服務,全方位解決參展商的后顧之憂。
l 海外推廣
除在海外社交平臺及行業媒體上進行推廣外,我們也在今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設立展位,并將70余家PTC ASIA參展商的信息制作成冊,于現場發放,不遺余力地為展商和海外買家打通溝通渠道。
國際合作 扎根中國服務行業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球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中外制造業間貿易和技術交流從未停歇。與PTC ASIA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的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瑞士商會(SwissCham)等多家海外合作伙伴也將繼續與PTC攜手,共同促進行業領先技術與理念的交流。他們紛紛表示中國市場依舊是外資品牌最重視的市場之一,中外制造業間的開放合作勢在必行。